本文转自:南通日报
□张敏琦
近日,国家出台《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》,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,对学前一年教育阶段实施费用减免。新政聚焦减轻家庭教育负担,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质量。学前教育费用是幼儿家庭的一笔重要支出,对不少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。做好免费学前教育“加减法”体现了政府通过财政投入减轻家庭育儿负担,同时确保教育质量不降低的民生策略,推动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,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更强动力。
加大政府投入,强化资金保障。免保育教育费导致的幼儿园收入减少部分,由财政补助。从承担比例上看,中央财政拿大头,最高达八成,中西部地区给予政策倾斜。这种分级分类模式既避免地方“等靠要”,又确保资金精准投入。同时,加强监督检查和信息公开,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行,使用规范、安全、有效,杜绝虚报冒领、挤占挪用、滞拨缓拨补助资金等行为。
确保“免费不降质”,实现从“幼有所育”到“幼有优育”。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成长的奠基阶段,关系着人一生的全面健康发展。高质量学前教育既是千家万户所盼,又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所需。政策明确“免费不降质”,通过财政“加法”支撑教育“减法”。例如,中央财政已足额安排补助资金,并指导地方细化实施方案,确保资金及时拨付,避免幼儿园因收入减少而降低服务质量。在有效降低人民群众教育支出成本的同时,还要重视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,确保学前教育实现“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”。
做到“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”,减轻家庭负担,保证财政收入可持续。在免费项目上,明确免保育教育费,不含伙食费、住宿费、杂费等;在免费年限上,则明确从幼儿园大班开始,而非覆盖全部学前教育阶段。下一步,通过政策依托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,精准审核在园儿童数据,确保资金使用规范、安全、有效。例如,通过系统实时监控幼儿园收费情况,防止虚报冒领、挤占挪用补助资金;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未来学龄人口变化,为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。
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起点,更是社会进步的引擎。通过科学规划与持续投入,重塑学前教育生态,释放儿童潜能,构建更公平、创新与包容的未来。
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